依托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在岳圩口岸联线公路推广应用

发布日期:2024-11-15   来源:本站   

近日,依托广西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在岳圩口岸联线公路K8+260~K8+360和K8+430~K8+550典型岩质边坡推广应用。本次推广以“提供活性基材+技术咨询+施工劳务”模式进行,修复面积近10000平方米,修复初显成效。

岳圩口岸联线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山体开挖而形成的裸露坡面,除了高和陡以外,表面还是光滑的钢筋水泥层。这不仅会阻隔植物根系扎入以及对水分、养分的摄取,而且光滑面没有裂隙供基质土壤附着,水泥理化特性也不利于植物生长,迫切需要岩质边坡长久复绿技术。对此,重点实验室技术团队针对坡面实际,在技术方案中提出“一坡一设计”办法,采用“物理挡土、化学黏土、生物固土”的措施,边坡在完工72小时后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植物种子冒芽率极高,土壤保湿效果良好,技术应用推广效果初见成效,获得工程委托单位一致好评。

1731640488522664.jpg

图为坡面原状图1731640527487119.jpg

图为坡面修整图1731640573856547.jpg

图为掺配改良剂后的基质层1731640603115777.jpg

图为喷播完成的坡面1731640631483419.jpg

图为养护自动喷淋系统1731640655238051.jpg

图为喷播72h后植物生长情况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是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石漠化地区公路贫瘠边坡生物增肥绿化技术》和《高陡边坡生态防护升级及稳定性监控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该技术适用于岩质边坡、喷砼边坡、不良土质边坡及土石混合质边坡等。技术方案创新引入专性生物菌群和长效生物肥、土壤改良剂、土壤PH调节剂、适量疏松材料等关键活性基材,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利用有效菌株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甄选出适宜气候生长的草+灌+藤植物进行生态绿化修复,培育以植物群落为主的生态模式配置;扶壮培育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菌和草灌藤群落,利用草灌藤植物中“根瘤菌”的共生关系,构建“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能量循环中,微生物释放养分助力植物的生长,有了充足的养分而旺盛生长的植物又反过来哺育微生物,从而形成植物根系-土壤-专性微生物的稳定生态系统,实现护坡植被长期持续生长,达到固土稳定性和生态恢复的目的。

1731640722589836.jpg

图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原理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示范应用于南丹至天峨高速公路典型风化岩贫瘠边坡、龙城芙蓉至县城高速公路和百色-巴马机场高速公路典型喷砼防护贫瘠边坡、崇左至爱店口岸高速公路典型岩质边坡,打造出桂北、桂南、桂西典型贫瘠边坡生态修复应用示范点4个,修复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

1731640834113418.jpg

图为南天高速风化岩贫瘠边坡生态修复应用示范1731640867106124.jpg

图为龙城高速8级喷砼防护贫瘠边坡生态修复示范1731640894585963.jpg

图为崇爱高速岩质贫瘠第一级边坡生态修复示范1731640916434061.jpg

图为百色机场高速喷砼防护贫瘠边坡生态修复示范

重点实验室将以此次规模化推广应用为契机,继续加大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全国同类道路工程建设及道路病害处治提供解决方案。